麥穗豐:女籃年輕球員適應強度&得到鍛煉 澳女籃真切幫我們練兵了
趙探長:郇斯楠值得更高的舞臺 朱正驚喜有余但成熟度不足
名記:保羅可能會去雄鹿因利拉德已離隊 或者老東家太陽
探長:陳家政不是全隊天賦最高但卻是最穩的球員 在CBA也有即戰力
媒體人:張子宇缺陣1是調整2是隱藏 中澳大概率亞洲杯半決賽相遇
該拿誰換呢王記:勇士方面對蒙克沒有太大興趣
從楊瀚森宣布參加NBA選秀以來,就有相當多的球迷看衰其前景,并拿出傳統觀點:“在沒有統治CBA之前,就別做NBA的美夢了。”
柯戴表曾撰文“反駁”該觀點(統治CBA才配參選NBA?偏見!中國球員需要“走出去”的文化革新),其中一些觀點收獲了吧友的支持,如今也得到了印證:
角色定位的差異決定了“統治聯賽”并非必要條件
越來越多的國際球員成長案例已經擺在眼前
中國球員需要“走出去”的文化革新
NBA選秀的本質是對未來的投資,而非對過去的總結。楊瀚森參選的價值,在于其年齡、靜態天賦和策應能力的稀缺性。若以“統治本土聯賽”為門檻,則NBA將錯過無數國際瑰寶。中國籃球需要摒棄“唯數據論”,鼓勵球員盡早接觸頂級聯賽,方能在全球化競爭中重拾希望。
中國球員的NBA逐夢路,是一條充滿不確定性的單向道。正是他們,讓中國籃球與世界保持對話的可能。從姚易時代的輝煌到如今的低谷,每一滴汗水都在積累量變的可能。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縮影,更是中國籃球與世界接軌的縮影。